1.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读书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2.历年高考小说真题汇总

3.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

4.高考语文题型及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5.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

2017年高考语文卷,高考语答案2017年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句用“/”断句。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 亦 愿 之 然 吾 观 国 人 其 父 兄 之 食 粗 而 衣 恶 者 犹 多 矣 吾 是 以 不 敢 人 之 父 兄 食 粗 衣 恶 而 我 美 妾 与 马 无 乃 非 相 人 者 乎 且 吾 闻 以 德 荣 为 国 华 不 闻 以 妾 与 马。”

 (《国语·鲁语》)

 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②妾:指婢女。

 解析:本句中“然、矣、而、无乃、乎”等虚词给我们很好的帮助,在解决了这些之后,再找主宾:“其父兄”“吾”“人之父兄”等又帮助我们确定在哪里断句。

 答案: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参考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的婢女,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仲孙它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啬的,况且这样也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我因此不敢不节俭。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句用“/”断句。

 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 如 捐 之 王 欲 无 厌 而 多 信 人 之 言 今 以 师 归 而 献 马 焉 王 之 左 右 必 以 子 获 为 不 止 一 马 而 皆 求 于 子 子 无 以 应 之 则 将 晓 于 王 王 必 信 之 是 贾 祸 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解析:首先看虚词“而、则、焉”,再看表示人的“王”“子”,表示时间的名词“今”,指示代词“是”。

 答案: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参考译文: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征讨戎族,(芮伯)得到(一匹)好马,准备把它献给厉王。芮季说:“不如把它丢掉。厉王贪得无厌而且轻信别人的话。今天班师回朝献了马,厉王左右的人必然认为您不会就只收获一匹马,于是都向您索要。您没有东西应付他们,那么就会到厉王那儿去说谗言,厉王必定相信那些话的。这是(自己)买祸啊。”(芮伯)不听,最后还是献了马。荣夷公果然派人来索求,(没有得到)就到厉王那进谗言,说:“芮伯还有隐藏(没有全部献给国王)。”厉王发怒,驱逐了芮伯。君子认为芮伯也是有罪的啊。知道厉王贪财还去招惹他,(这是)芮伯的罪过啊。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内容用“/”断句。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 雄 曰 和 峤 虽 备 礼 神 气 不 损 王 戎 虽 不 备 礼 而 哀 毁 骨 立 臣 以 和 峤 生 孝 王 戎 死 孝 陛 下 不 应 忧 峤 而 应 忧 戎。

 解析:“曰、而”处停顿很明显;两个人名以及“臣”“陛下”处又给断句以帮助,“生孝”“死孝”对举,又要停顿。

 答案: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参考译文: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 莫 曰 桀 纣 之 亡 也 遇 汤 武 今 天 下 尽 桀 也 而 君 纣 也 桀 纣 并 世 焉 能 相 亡 然 亦 殆 矣

 解析: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答案: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参考译文:赵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病。”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和商纣王差两天,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读书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参考答案D(D项,本句中成语?如数家珍?的不恰当之处还不完全在成语本身。因为根据词典释义或者通常的理解,?如数家珍?的意思就是?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本句中说?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当然?他?对这些东西一定?十分熟悉?。但是使用?如数家珍?这个成语有一种情况必须除外,即?熟悉?的对象不能就是?家珍?,这也就是词典中都说到的?如数家珍?的意思实际上说的是?像?数(说)家中的珍宝一样?。)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由山东和内蒙古联合培养的运动员韩刚,不仅为内蒙古代表团夺得了本届全运会的首枚金牌,也因为双记分制度使山东分到半块金牌,可谓一举两得。

 C.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D.今年6月27目,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参考答案A(?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B项?一举两得?:做一件事,能同时得到两种好处。C项?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D项?叹为观止?:是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不符合句意)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是世界第三长河。

 B.那时的大宋河清海晏,风调雨顺,朝廷偃武修文,百姓生活无忧,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C.9月25日,深圳机场女清洁工梁丽?捡?黄金案尘埃落定,检方最终将之定性为?侵占?而非?盗窃?,并作出不起诉决定。

 D.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

 参考答案答案:D项。A项中源远流长, 源头很远,流程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B项中河清海晏,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C项中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D项中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既然?有偿家教?影响孩子主动健康地发展,而且有损教师的形象,且引起了广大有识之士的普遍诟病,立法禁止或矫枉过正一下有何不可?(过犹不及)

 B.对将来从事涉外事务的人才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实属必要,有需求的人花钱去学英语也无可厚非,但全国性的强制学习完全没有必要。(无可非议)

 C.当天黑公司人员又纠集闲杂人员近百人,不请而至生日现场,手拿砍刀、棒棒,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施*威,易大德一家及亲属共5人被砍成重伤。(大庭广众)

 D.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足协的一位官员,该官员表示山寨足球队和国足比赛的事情很不靠谱。(不着边际)

 参考答案C(A?矫枉过正?与?过犹不及?是近义词,但?过犹不及?不能与?一下?搭配;B?无可厚非?不必过分责难。就是说,受批评一方尚有某些该原谅的地方,不必过分责难。厚,过分。非,非议,责难。?无可非议?没有可以批评、责难的地方。指事情办得有理、成功。用在句中不合句意。D?不靠谱?在句中指做事情不合情理。?不着边际?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年,南昌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08年8月,历经8个月征集,南昌?城市精神?表述语终于确定。?开放,诚信图强?备受社会各界认可,正式成为南昌?城市精神?表述语。

 省教育厅编发的《简报》,已按时省委、省政府以及省里其他厅(局)等有关部门。

 他住在红谷滩赣江的一个小区,距离学校比较近,骑自行车只需十分钟。

 当今社会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WAP平台越来越及时、越来越立体化地为人们提供着各种。

 A.大气 报送 临近 资讯 B.大气 呈报 邻近 资讯

 C.大器 呈报 邻近 资信 D.大器 报送 临近 资信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苹果公司没有真实透露向大陆市场推出新3G版Iphone,但苹果公司对亚洲市场并没有忽视。如果有合适的运营商合作,Iphone进入大陆倚马可待。

 B.现在许多年轻人急公好义,不愿踏实学习和工作,希望像超女一样参加电视选秀,以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

 C.他很爱?唆泡?(南昌话,吹牛),同学集会时,他总是侃侃而谈。

 D.小张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参考答案A.呈报:报告上级.报送:报告上级,送达(平级)..D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B、在当时的美国,反对迫害,反对不公平、不平等的重担,义无反顾地落到了民权***马丁?路德?金的肩头。

 C、种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已是人心向背,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答案A(等闲视之,指和平时一样去对待。义无反顾,应当用于人对事,而不能用于事对人。人心向背,指人心的拥护和反对,应改用?人心所向?。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7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蜗居》这部连续剧就像一首城市的悲歌,着实冷酷,让我们看见了人生鲜血淋漓的真面目。我们的人性中的灰色远比书本和道德标准上那些黑白来得多。无论是指责哪一种生活方式,其实都是没有真正经历者的隔岸观火,说得轻巧而已。

 B.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昨天作客浙江人文大讲堂。这位被媒体称为最具个性的新闻发言人在杭的行程被排得很满,记者的采访只能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从宾馆前往这次大讲堂的举办地杭州师范大学的路上。

 C.1992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路遥那双一生紧握着陕北的大手松开了,一个想要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

 D.《秦腔》人物众多,世相缤纷。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许多小事,又彼此与主要事件相连,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参考答案答案:B A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不合语境。B见缝插针:指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符合语境。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断,不能用于形容手势。D、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可用?纵横交错?。

 8下列各旬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几年的时间,张明不但成为了博士生,而且发表了几篇很有影响的论文,令邻里侧目而视。

 B.他们俩巧扮夫妻,面对敌人的盘问,一唱一和,应对自如,骗过了敌人。

 C.这几幅山水画画得都不怎么样,只有小刘画的这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D.为期一周的校园艺术节已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竞争,我们班总分名列全校第一,同学们弹冠相庆,欢呼胜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李白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方向把这题材写深,写透,并且发挥到淋漓尽致、无所不至的境界,从而使后来者再也无法在这一领域内超越他。

 B.人们普遍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能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也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C.作为监考的语文教师,我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作文题,于是像往常一样,也偷偷开始构思。但搜肠刮肚后,总觉得写起来不是浮光掠影,就是隔靴搔痒。

 D.近年来,《厚黑学》《谋略学》《中华智谋》《历史上的智谋》等宣扬权谋之术的图书甚嚣尘上,这给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3.C 4.B

 9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B.10月1日,受阅部队像一道雄伟壮观的长城,沿长安街绵延向东,浩浩荡荡,气势恢弘。观礼台上中外来宾激动万分,无不侧目而视,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

 C.国庆晚会上,在北京奥运会上有过精彩演出的林妙可、杨沛宜粉墨登场,再次倾情奉献双簧戏《歌唱祖国》,天安门广场欢声笑语掌声雷动。

 D.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参考答案2.D(A孚: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句中误解为?不负众望?。B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C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D指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10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11月4日,意大利AC米兰队在圣西罗球场迎来了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场内你拼我抢、高潮迭起;

 场外的球迷们则作壁上观,为拥戴的球队呐喊助威。

 B.曾被誉为?希望之星?的南京某区民政局副局长潘玉梅被查出累计受贿近800万元,家中竟然藏

 有28公斤现金,这真让人不可理喻。

 C.我国派出渔政311船开赴南海担负起在南沙和西沙群岛护渔护航的任务,以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

 的主权,这完全是在周边日益复杂的形势下的明哲保身之举。

 D.由巽门进入青云塔内,一眼就看见石壁上刻着?青云直上?四个大字,似乎是在祝愿登塔人步步

 高升。这巧妙的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参考答案3.D(A.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B.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C.明哲保身: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带贬义。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历年高考小说真题汇总

2017年高考即将接近尾声,大多考生都特别关注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那么,高考满分作文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满分作文,仅供参考。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范文:读书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读书,是我心目中一个神圣的词,我爱读书,他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给予我们知识,给予我们寄托,更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书本像一股清泉,在阳光的照耀下滋润着莘莘学子,让我们得以茁壮成长。

翻阅古今,纵览青史,名书好书更是数不胜数。穿越时空,我来到了古代,那我将拜孔子为师,接受孜孜不倦的教诲;邻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仙气派;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民情感;接受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邻教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豁达胸襟。雄心壮志罗贯中,描绘智勇三国真英雄;大方豪放施耐庵,书写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惩恶扬善吴承恩,打出惊天动地美猴王;多愁善感曹雪芹,演绎凄异缠绵《红楼梦》。

李白的俊逸,杜甫的忧民,李清照的婉约,王昌龄的边塞情怀,谱写了一串古代诗歌动人的音符。

遨游海外,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味洗礼过后坚强故事;阅《居里夫人传》,述成功女性背后的艰辛史;品《鲁滨逊漂流记》,历漂泊动荡的勇敢事迹,看《飘》,亲感南国战争背后的爱情故事。

有时,我浏览时尚杂志,感受时代的脉搏。有时,我细品诗集,在灯下咀嚼诗人的苦乐。有时,我阅读一些小说,在墨香中体会人生百态。我在海时威的《老人与海》中学会了什么是坚强;在冰心的《小橘灯》中知道什么是温暖;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深深地感动;在霍达是《的葬礼》中体会到爱的辛酸;在黎家明的《最后的宣战》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和宝贵……

感性的书是蓝色的,让你愤怒的心情镇静下来;欢快的书是脸色的,让你倍感清新舒快;激情的书是黑色是,激起你活动的细胞。书是五彩缤纷,我们的生活充满颜色。

生活因读书而精彩,我为读书喝彩!

推荐阅读:

2017年山东高考文科数学试题答案解析最新Word版

2017年山东高考理综试题答案解析最新Word版

2017年山东高考文综试题答案解析最新Word版

2017年山东高考理综试题参考答案高清版

2017年山东高考文综试题参考答案版

如何理解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一种美味》?

高考语文中,小说阅读是必考的一部分。小说阅读不仅考察考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还考察考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部分,本文将为大家汇总历年高考小说真题,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步骤。

2019年高考小说真题

题目: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回答问题。

“我”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家住在乡下。那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爷爷家的稻田里捉青蛙。我和爷爷一起,手里拿着一个网,蹲在稻田里,等待着青蛙的出现。

有一天,我和爷爷在稻田里抓青蛙,突然看到一个小女孩,她在稻田里玩耍。小女孩看到我们,就跑过来问我们在干什么。我和爷爷告诉她我们在抓青蛙,小女孩也很兴奋,想和我们一起抓青蛙。于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在稻田里捉青蛙,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问题:

1.“我”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

2.“我”和爷爷在稻田里干什么?

3.小女孩看到我们在干什么后,想做什么?

4.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操作步骤:

1.仔细阅读题目中的小说,理解故事情节。

2.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再次阅读小说,找到问题的答案。

3.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的答案。

2018年高考小说真题

题目: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回答问题。

我和奶奶住在一个小村庄里。奶奶是一个非常勤劳的人,每天早上都会起得很早,去田里干活。我和奶奶一起吃早饭,然后奶奶就去田里了。

有一天,我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听到奶奶在田里大声呼救。我赶紧跑出去,看到奶奶被一只大母猪追着咬。我非常害怕,但是我知道我必须救奶奶。于是,我拿起手中的扫帚,冲向大母猪。大母猪见我来了,立刻停了下来,然后逃跑了。

问题:

1.故事发生在哪里?

2.奶奶每天早上都会去哪里?

3.为什么奶奶在田里呼救?

4.为什么大母猪会追着咬奶奶?

操作步骤:

1.仔细阅读题目中的小说,理解故事情节。

2.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再次阅读小说,找到问题的答案。

3.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的答案。

2017年高考小说真题

题目: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回答问题。

我和妈妈住在一起,妈妈是一个很忙的人,经常加班到很晚。我每天都会等妈妈回来,然后一起吃晚饭。有一天,妈妈加班到很晚,我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她。我开始担心妈妈出了什么事情,于是打电话给她,但是电话一直没有人接。我越来越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

突然,我听到门外有人敲门,我赶紧跑去开门。是一个陌生人,他问我是不是“XX”的孩子,我点了点头。他告诉我,他是妈妈的同事,妈妈加班到很晚了,他过来接我回家。我非常感激他,跟着他回家了。

问题:

1.我和谁住在一起?

2.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为什么我开始担心妈妈?

4.我是怎么回家的?

操作步骤:

1.仔细阅读题目中的小说,理解故事情节。

2.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再次阅读小说,找到问题的答案。

3.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的答案。

结尾

以上是历年高考小说真题的汇总,通过做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在备战高考时,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小说阅读的练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高考语文题型及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1、鱼豆腐汤中有没有鱼?答案是没有。前文“母亲嗔怪着:‘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开锅盖,让父亲看”这里埋下伏笔,与结尾“第二把柴火他就抓着了一个粘粘软软的东西,凑到了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呼应。

解释了鱼在煮汤过程中或者之前就已经“从锅里蹦到了地面。”而对于连六岁的三子都没吃过鱼、两个哥哥也可能极少尝过鱼的。

对这样清贫的一家人来说,他们沉浸在享受奢侈美味的憧憬中,”鲁莽”地食用着这道菜,把豆腐的鲜味当成鱼的鲜味也是可以理解的。豆腐鱼汤里没有鱼,也导致了三子完全不记得鱼汤具体滋味的一点细节。当然,也和他当时的心情有关。

2、三子上学了吗?是的。“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这里是逆时序叙述,把后来发生的事直接告诉了读者,说明三子上学了。

“鱼眼里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这篇文章精炼考究、笔触细腻,作者铺了那么久酸涩沉重的氛围,因为,直接说出来,那些久远的微妙的沉重的东西会变轻。轻得容易让人误以为不过如此。既然会这样,那么索性不说吧。于是采用这样婉转的说法。

《一种美味》巩高峰-正文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

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

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难吗

2017年最新高考语文题型及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6-8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等

2017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晓之后,学生们虽然普遍反映试卷较为平稳,但感觉还是有难度,下手做起来不很顺畅,特别是作文不好把握。总体感觉试卷整体上平稳,保持了高考试卷结构上的延续性。

今年的高考试卷特点

一、试卷结构基本稳定,略有变化

(一)试卷的结构、分值保持稳定

江苏试卷2017年各部分的分值也一样,结构也基本一样,发生变化的只有一个地方:诗歌鉴赏分值虽然仍是11分,但题目由以往的3道变成2道,每道题的分值也随之增加,考生的得分差距或许有所拉大。而2017年和2016完全相同。

所以,整份试卷在结构和各部分的比分上均与2016年一致,学生自然有种熟悉的感觉,而这样的稳定,也有利于考生们的正常发挥。

(二)四篇阅读题目没有偏题怪题,但也有灵活性

阅读题目在思考方向和问法的设置上没有刻意地标新立异,这使学生觉得试卷很稳定。

两篇现代文的阅读传承性尤其明显,比如《一个圣诞节的回忆》一文,设置的四个题目: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朋友”生活状态。(6分)14.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13题是依据文本情节对人物生活状态进行分析,第14题对人物情感分析,15题是对多次出现的物象作用分析,题干特别强调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分析。这是模拟卷中时常出现的题型,且和16年的题型非常相似。

而16题,分析结尾处的表达效果,题型完全和前几年一样。如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最后一题14.“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内涵。(6分)2014年《安娜之死》最后一题“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5年最后一题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2016年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五年来,设置点一样,问法大同小异,难怪学生觉得熟悉,答题时的思路应该比较清晰。

再来看论述类文本,自2010年《谈静》出到论述思路题开始,除2013年《论名声》没出思路题,2011、2012、2014、2015每年都会出到,或全文论述思路,或一段论述层次,2016年《成人不自在》也不例外,第一题就是全文论述思路题。2017年《从脸谱说起》也同样,第二题,也就18题就是要求简要归纳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而17.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6分)一句文本解析作答,和2016年题目几乎一样,非常常规。

所以说,2017的两篇现代文的出题实在是老面孔,“结尾内涵”“思路层次”似乎已经成为江苏命题者现代文的两大情结。

而文言文概括题是“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这道题和2016年“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这道题倒有些不一样,回归到传记类文本一般设题上——关于传主的治学为文方面特点,相对来说要容易许多。第7题“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是对文化常识(即传统文化)的考查,这一题和以往是不同的。但是题目的难度不大,只要在平时学生文言文时稍微注意一下,选出正确的答案,还是非常容易的。

诗歌两道题: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一题是内容概括,一题是赏析句子,两题都是常见题,特别是第一题,根据中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即使看不懂诗,结合平时了解的陆游特点也能回答出来。

(三)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变化,题目容量增大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2014、2015都是考查了词语、病句、修辞、得体连贯、图文,2016年,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明显不一样,保留了词语、修辞,将考了几年的病句、连贯、图文都去掉了,换成了所引诗词合不合语境、对联和特定文艺演出专场对应匹配、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这样三道题,信息容量很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显增加,尤其是第四题、第五题。而2017年,同样保留了词语、修辞,把2016年去掉的连贯和图文又拿了回来,2016年的对联仍然保留。五道题难度都不大,但加大了传统文化内容的含量,对联题和图文题都包含传统文化知识。对联题难度不大,结合杜甫的生平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中《客至》句子“但见群殴日日来”,选出正确答案,就容易多了。这道题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在高考语文复习时,必须紧密联系课文文本,这样的引导很有价值。

图文题要求选出诗句与漫画意境最吻合的,注意漫画的画面内容和各选项中诗句的意象来判断,就容易多了。但是学生容易忽视诗句中意象,靠纯粹去理解诗句来作答,就不是那么顺手了。

总之,“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查,题型与往年变化不大,在整体难度上也超和去年持平。